其他
权威解读!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1月20日,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出席发布会,介绍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据田玉龙介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已打造成型,“5G+工业互联网”已经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创新应用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梯队。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全国影响力的已经超过了150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的5G基站数达到142.5万,其中共建共享的5G基站也超过了8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通过去年一年不断在提升。全年我国5G手机的出货量也达到了2.66亿部,同比增长了63.5%,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先生为大家介绍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与田总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两位发言人,一位是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先生,另一位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田玉龙先生介绍情况。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田玉龙: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砥砺攻坚、奋发作为,强化“六稳”举措,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去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把促进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着力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陆续发布实施了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工业稳增长的政策举措,积极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要素趋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统筹施策,达到了保主体、稳投资、促消费的目标,有力保障了工业生产总体平衡,平稳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去年三季度工业增速曾一度下滑,四季度随着我们振作工业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显现,下滑势头得到了扭转,工业经济增速逐步回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去年的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良好,成绩喜人,也来之不易。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去年我们把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效果:
三是中小企业纾困发力增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稳增长、稳就业的一项长期战略,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的领导下,工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各地方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加大持续优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推动出台一系列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惠企让利的政策,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减轻企业负担的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我们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快速发展,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等政策文件。
四是信息通信业实现新跨越。去年,我们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持续完善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以上是去年四个方面工作主要特点。2022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趋于严峻复杂和不确定,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压舱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答记者问实录
田玉龙:谢谢你的提问,刚才我介绍总体情况时作了简要的介绍。2021年作为非常特殊的一年,我们去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多点散发、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等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了一系列工业稳增长的政策举措,确保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宏观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去年工业经济运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去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从季度来看,体现出增速前高后低。特别是三季度受到疫情汛情和能源要素趋紧的叠加影响,增速逐月下降,呈现回落态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工信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施策,随着助企纾困、能源保供稳价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四季度逐月开始回升,扭转了下滑的态势。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值达到6.1%,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特别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8%,两年平均增长6.6%。全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一年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18.9%,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98%,这也是近年来较高水平。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8.3%,出口也呈现了增长态势。这就是我们工业经济良好、总体平稳的表现。
二是重点行业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保持增长,有15个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两年平均增长4.1%。利润同比增长92%,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了利润增长,对整体工业的利润增长贡献率达到了六成。所以,去年原材料行业还是发展得非常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9.7%,对整体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成。电子行业受“宅经济”和外需拉动,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5%,总体保持稳定恢复。特别是在抗疫物资需求拉动下,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24.8%。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调整优化,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投资的比重和结构在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投资拉动下,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8.2%,智能化、升级型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品产量都增长较快,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超过了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这是制造业里面比较有亮点的。同时,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也在持续推进,显现出的效果也比较明显,5G、工业互联网加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些基础关键技术的攻关取得成效,这也有力支撑了制造业升级,集装箱产量成倍增加,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部署下,我们制定工业领域及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的一些工作,包括实施方案,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
四是中小企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惠企政策,应该说市场主体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去年规上中小企业收入利润同比增长20.7%和2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8%、17.1%,均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一批创业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我部对1185家“小巨人”企业进行调查,前11个月收入利润率达到10.9%,总体还是不错的。当然,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疫情的变化等,经营上还是出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帮扶政策。
总的来看,目前面临的形势还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2021年我们还是满意的,对2022年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还是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包括经济发展的增速,整个发展势头非常好,疫情防控也在全球保持领先,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经济韧性和潜力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再加上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落地落实,我相信工业和信息化整个发展态势2022年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而且随着政策不断落实落地,我们有信心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谢谢。
罗俊杰:谢谢。去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持续紧张,各行各业都陆续面临着“缺芯”的问题,对全球产业发展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汽车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国内许多家车企因此出现了减产或短期的停产问题。我们了解分析,这里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芯片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还有一些个别国家对他国企业进行无理的制裁和打压,都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综合多种因素的叠加,也客观上造成了“缺芯”问题的出现。随着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及在各级政府、汽车企业、芯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领域的芯片“缺芯”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稳定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这种芯片供应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集成电路是高度全球化的一个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中国政府一直秉持开放、发展的原则,致力于打造全球的紧密合作,持续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所以针对汽车“缺芯”的问题,工信部也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我们多措并举保障芯片供应,维护汽车工业的稳定运行。下一步,我们也将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沟通合作,鼓励国内外的骨干企业统筹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好《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国务院发布的2020年8号文件,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工作,全力促进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全球合作共赢、共生发展的产业体系。谢谢。
田玉龙:记者问疫情清零政策的影响,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对疫情清零的政策,我看外媒也在分析对工业经济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我们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个政策目前的效果十分显著。我们的疫情防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率先控制住了本土疫情,应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都保持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刚才我也说到,我们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是有利的,我们坚持了这个正确的防疫策略,才能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才得到了保障。所以,总体上看,目前无论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出口等,都是顺畅的,而且都处于增长态势。所以我想,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就得益于我们的疫情防控有效有力。
我相信,通过坚持疫情防控政策,再加上保证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施策更加精准有效,使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在进一步打通和疏通国际供应链上,我们再下更大的力气。我相信,这对我们产业的稳定运行、产销的有机衔接、内外贸的畅通贯通,对实现工业经济在今年的平稳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今年一项重点工作。
赵志国:谢谢你的提问。去年信息通信业深入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年电信业务收入规模达到了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电信业务的总量达到了1.7万亿元,同比增长27.8%。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十四五”谋篇布局,政策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启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5G应用“扬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型数据中心发展、IPv6流量提升等5个三年行动计划,共同构成了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二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了65.4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也达到了5.18亿户,千兆光网覆盖到了3亿户家庭,建成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推动我国“双千兆”网络能力、用户水平和创新应用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云网边端”协同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成型,“5G+工业互联网”在采矿、钢铁、电力等10个重点行业形成了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三是行业监管迈出坚实步伐,监管效能持续提升。行业监管现代化水平提高。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初步成型,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格局加快构建。平台治理实现重要突破。组织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和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企业经营合规性、行业生态开放度、用户体验满意度应该说明显提高。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纵深推进。建成了全国APP检测平台,具备了每个月能够检测18万款APP检测能力,开展APP技术检测,对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的问题,通过整治基本解决。
四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出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设立国家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管理制度,打造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提升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实施车联网卡实名登记管理,应该说车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优化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深化行业源头治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取得了较大突破。
五是服务民生走深走实,数字生活更加便利。电信普遍服务向纵深推进,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帮助更多人搭上“数字列车”。面向农村脱贫户等特殊群体,开展精准降费等相关工作,累计让利超过了80亿元,大幅降低网络使用成本。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首批217家网站和APP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并通过了评测,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5G技术赋能“智慧冬奥”,打造智慧观赛、云转播服务、智慧场馆等智慧应用产品,进一步丰富观赛体验,提高赛事服务和场馆的运营水平。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继续加大5G建设力度和创新应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加快构建敏捷精准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稳妥推进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最终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第一,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是交叉融合的经济领域,主要还是关键技术的创新问题。去年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创新发展,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我们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和应用,在全球都是领先的。智能手机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数字经济的基础,集成电路、软件方面,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所以,在技术突破上,去年在数字经济上成绩喜人。
第二,数字产业攻坚克难方面,我们也不断壮大了产业经济。这里面有几个特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后,我们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5G网络,这是实现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我们5G基站已经开通了142.5万个。我们的网络产业应用一体化推进,使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数字经济发展的韧性也非常显著,去年全年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增长了17.7%,领先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因为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线上经济以及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以后,对行业的带动性、需求的拉动性显现出来。
第三,制造业数字化也在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去年规上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达到了30.8%,3D打印装备同比增长了27.7%,这都是智能装备的一些亮点。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全国影响力的已经超过了150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数字技术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属于数字经济后发优势的创新型企业,他们的发展比较快。我们相信,这些中小企业未来在数字经济中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数字经济的发展生态也在更加完善。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优化流程,减少数字经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扶持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我们加大和各部门协同,会同各地方,发挥各地方的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创建一批数字产业集群,这方面效果也非常明显。去年大家在新闻上经常看到,各地在举办有关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展会、论坛,在不断促进数字经济要素的流动,优化聚集产业集群,这方面去年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通过G20等多双边机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规则、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规则的制定和合作,推动和促进我国更多的数字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该说,这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数字经济的整个发展态势喜人。
后续,我们按照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这个是主线,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我相信,在规划的指导下,我们聚集各方力量,协同各方资源,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谢谢。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抓好疫情防控和继续落实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会同相关部门从财税金融、保供稳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推出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打好工业稳增长“组合拳”“连环招”,全力以赴推动一季度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发挥投资对稳定工业增长的关键带动作用,抓紧启动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行动。我们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重大项目调度服务机制。同时要加强产融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
二是积极引导扩大消费需求。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挖居民消费潜力。深入实施“三品”战略,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对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健康养老、冰雪装备等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三是做好能源要素保障协调。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着力解决企业“缺芯”“缺柜”“缺工”等问题,加强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特别是要着力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畅通关键零部件供应渠道。
四是加速发挥新动能引擎作用。以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化5G、千兆光网在制造、矿山、能源、农业、交通等领域融合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展虚拟现实、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兴产业。谢谢。
一是政策引领不断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9个部门,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也就是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5G融合应用,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联合卫健委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培育智慧医疗健康发展标杆。会同教育部开展“5G+智慧教育”的应用试点工作,推动5G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截至去年底,全国的5G基站数超过了140万,其中共建共享的5G基站也超过了8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通过去年一年不断在提升。全年我国5G手机的出货量也达到了2.66亿部,同比增长了63.5%,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三是应用创新量质齐升。举办了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征集到了近7千家参赛单位超过1.2万个项目,参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5G+4K/8K超高清视频、5G+AR/VR等相关应用,去年在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赛事直播、居住服务、购物等多个场景应用,应该说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工业、文旅、能源、交通等领域的5G应用也在逐步拓展,以“5G+工业互联网”为例,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生产效能管控等典型的应用场景,已经在采矿、港口、钢铁、电力、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度应用,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成效也比较显著。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5G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技术产业待突破、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成熟、生态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挑战,所以也亟需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推动5G规模化发展。2022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5G网络覆盖,加快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夯实5G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界开展5G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积极参与5G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企业及时推出多层次的5G芯片、模组等相关产品,从而满足行业应用的差异化需求,推动5G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的消费终端发展,丰富5G技术应用的载体。
二是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适度超前开展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继续扩大县城和乡镇覆盖的广度,提升5G网络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以及在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深度覆盖水平。
三是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落实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举办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做好“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的相关工作,推动5G技术赋能转播、出行等场景,从而更好助力智慧冬奥。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挖掘一批产线级、车间级等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全连接工程建设。实施5G个人应用的加速计划,力争推出一批新型终端、APP等应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谢谢。
一是完善制度标准,坚持依法治理。治理工作必须要制度优先,规则先行。去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进一步细化有关要求,我们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并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推动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应该说为APP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标准保障。
二是聚焦热点难点,强化专项治理。广大用户最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就是我们关心和整治的重点。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APP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项整治,推动主要互联网企业基本解决了这些相关问题。尤其是在重要节假日等关键的时间节点,我们聚焦假日出行、住宿等民生服务类APP开展专项检查。去年全年,累计开展了12批次技术抽检,几乎是一个月一次,也通报了1549款违规APP,下架了514款拒不整改的APP。应该说,持续在净化APP的生态。
三是加强技管结合,依靠科技治理。目前在架的APP数量达到了数百万,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技术检测的手段建设。去年我们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大幅提升了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自动化检测能力,累计对208万款APP进行技术检测,应该说基本实现了对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APP的全覆盖。
四是引导行业自律,注重源头治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自我约束,是保护用户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去年,我们组织相关协会,多次召集互联网企业召开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面向近千家企业组织开展了16次培训,督促企业强化红线意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从源头推动企业合规经营。
五是提升服务感知,强化创新治理。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最终要落到用户的切身感受上。去年11月份,我们聚焦影响用户服务感知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我们简称“524行动”,督促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双清单”,完善手机隐私政策和权限调用管理,提升客服服务能力,形成服务提质和感知提升良性互动。
2022年,我们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综合治理,完善全链条监管。重点突出关键责任链监管,对应用商店、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终端企业、重点互联网企业等实现监管全覆盖,打造更为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
二是深化“524行动”,提升服务水平。稳步推进相关企业落实行动的各项任务要求。适时组织召开开展“回头看”,从而更好巩固各项工作的成效,提升用户的获得感。
三是推动协同共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社会组织和用户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格局,从而营造更安全、更清朗的APP应用环境。谢谢。
按照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20.7%和2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8%和17.1%。所以总的看,还是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我们对一些小微企业用电的大数据监测也显示,去年1-11月份,我们小微企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了9.6%,49.4%的企业用电量超过了上一年的同期水平,反映出生产比较活跃。总体来说,中小企业发展是不错的,但是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着外部产业链、疫情防控等一些问题,还要不断改善和完善。
下一步,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
第一,要“稳”字当头,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要继续把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地,帮助中小企业纾困,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要更加精准。
第二,要“进”字发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来推动,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提升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强化服务,政府要协同各方面和各地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推动产融精准对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继续下大力气,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第四,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已经印发实施“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环境的评估监督,不断优化和完善政策,加大《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实施力度,使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力保护。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要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款项专项行动,使我们的条例依法落实,使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使中小企业在政策实施中进一步得到实惠,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快速发展。谢谢。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去年总体来看,工业经济恢复增长。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7.4%,应该说保持了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企业的效益也明显改善,去年前11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38%,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41.3%。制造业总体发展是比较快的,而且效益提升也比较明显。这里面主要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得到了保证,这个提升对我们整个制造业的提升非常大,特别是一些基础和关键领域技术,能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像集装箱、光伏、风电、能源、电力这些装备制造业更为明显,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这些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表现。去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了18.2%和12.9%,这个增速在疫情的情况下应该说还是很亮眼的。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把它概括成“3+3”,要打好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础:
一是提升产业技术基础。制造业的关键还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将下大气力,对制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技术,实施专项攻关工程。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特别是和地方共建一批中心,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聚集,使制造业上下游形成联动效应、协同发展。
二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的核心是产业基础,包括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这“六个基础”实际上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基础。我们要把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升。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加强。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特别是锻长板补短板,要升级、提质、增效,加大力度提振制造业投资,使产业链完整性、韧性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在三个方面要形成亮点。第一个亮点,专精特新要大批发展、着重发展。通过减费降税等一系列政策,使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生力军。
第二个亮点,智能制造水平要大幅提升。利用数字化技术、信息赋能技术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在一些高水平的零部件、5G+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继续保持领先。提升水平,智能制造是我们一个突破口和发力点。
第三个亮点,绿色制造,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碳达峰要加快实施,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引领制造业技术升级和改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计划。低碳、绿色是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拉动。还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
我想,通过这六项举措,使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这是2022年以及“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我就简要回答这么多,谢谢你的提问。
相关阅读
★7份报告,共400页!洞察中国未来50年产业发展趋势!(附下载)
来源:工信微报,先进制造业公众号推荐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编辑:微明
商务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
投稿邮箱:lilyzhang@wintimechina.com
微信号:am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